[清穿同人] 清朝乡下女jin城后 - 第19章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    杜月劝了一回没劝动,只得撒开手不管了。

    然而黄米胡同不少人都很关注杜家的民间媳妇,邻居黄太太便是一个。

    黄太太生了两儿一女,家里姨娘也生了两个儿子。

    原说也是人丁兴旺之家,奈何旺了个王八,前些年跟噶尔丹打仗,四子去一子回,剩下这个小的没了只手,只关在家生孩子。

    一家子都靠着小孩子的口粮过活,小孩子长到十来岁,就爱跟着杜容和哥哥长哥哥短的叫。

    都是街坊,况且杜老爷当年也是被同僚背回来的。杜容和对黄家就比较照顾,手上有活常让帮着跑腿,有他搭手,黄家谢天谢地总算不必再不停地生孩子了。

    黄太太心里感激,对楚韵和杜容和关注得也多。最近,两人从黄家门前路过,她看出人瘦了些,立马就让娘家送了两条鱼,歇了晌午,提了肥鲢鱼过来,指名道姓要给小夫妻两补补。

    “也算我的春礼啦。”

    杜太太赶紧说:“两孩子淘气,非说瘦了穿衣好看。”可不是她做恶婆婆害的,你可别乱说啊。

    黄太太又说一回年轻人爱俏,嫂嫂得多盯着人,方忧心忡忡地走了。

    人走了没多久,杜太太就贴心地把楚韵叫过来,说了一回‘想娘家了就让三爷带着你回去’‘饭是不是不够吃?’之类的体己话,又叫她在长rou前都不必出门了,在家好好跟杜月玩吧。

    杜月求之不得,杜家几兄妹岁数都隔得远,她在家也没有什么可以玩的人,非要玩那都是跟胡同里的姑娘一起。

    小嫂子跟她只差了两三岁,四舍五入也称得上同龄人啊。

    楚韵忤逆不得婆婆,又惦记外头动静,便笑着应了下来。

    其实,她也是来了才知道,古代小孩过得并不枯燥,有钱人更是了。就拿黄米胡同来说吧,大多姑娘都会拉帮结派起诗社,互相对打,偶尔还会做丹青。

    杜容和跟她说的理由是——好不好的另说,主要是为了不落俗套,不然就不像有门第的好姑娘了。

    像杜乐,出嫁久了,又久居商贾之家,杜太太就常说大女儿不像杜家风范。

    杜月不玩那个,她只会写些“这么长这么大这么宽这么圆”的诗,写出来也是给人笑话。

    她玩的一般都是象鸽铃,风筝,鼻烟壶儿,蟋蟀罐子,鸟儿笼子之类不动脑子的。

    由此也可以想到,来杜家的都是什么类型的姑娘了。

    这些姑娘最大的十五岁,最小的只有十岁,除了一个被亲娘杜乐送过来交际的牛荣儿,其他都是旗人姑娘。

    大家都不怎么搭理牛荣儿。

    楚韵是嫁进杜家的杜家人,算不得乡下人了,再说这幅身体今年虚岁十六,实际八月份才真的足岁。小姑娘们心里,没到十六那都是自己人。两两相加,便对她很宽容,还叫她一起坐在地上聊天。


下载app进行无广告阅读!

【1】【2】

添加书签

站长有话要说

希望大家下载本站的app,这样就可以永久访问本站,app没有广告!阅读方便

后期会推出留言功能,你们提交你们喜欢的小说,我来购买发布到本app上
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